《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職場專家洪雪珍分享 5 個職場領悟讓你增加人生選擇權

做你自己之前,你先要有選擇的自由。
很多人經常說,我要勇敢做自己,以為對於人生,手握百分之百的自主權,只要有勇氣就可以一隻手撐起全世界,越是年輕越是如此相信。
有一次家族聚餐之後,我和姪兒一起搭捷運,難得小聚片刻,由於他剛自大學畢業,我就問他有什麼計畫,他回答:「不想太拚。」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photo-1531907700752-62799b2a3e84.jpg
圖片來源:Unsplash@TK Hammonds
姪兒畢業自台科大,是排名不斷往前竄的大學,讀的又是資訊領域科系,進入就業市場,前途一片光明,更何況 TOEIC 近滿分,進外商絕對沒問題,應該是熱血沸騰,可是才站上白色的起跑線,就顯得有氣無力,不免令人感到奇怪,問他想做什麼?
「我想過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比如什麼?」
「做麵包。」
嗯,又是一個吳寶春追隨者,可是從小看他到大,從來不知道他的志向是當麵包師,什麼時候天外飛來一筆?
他媽媽看懂我一臉的疑惑,在旁邊幫忙解釋,姪兒為了做畢業專題,沒日沒夜,忙出三個痔瘡,一個月進出醫院兩次,把姪兒折騰到不成人樣。雖然事後專題得到第一名,姪兒還是感到不值得,認為以後出社會,也是為了績效,把命給拚沒了,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決定人生輕輕鬆鬆過就好,比如做麵包,很浪漫,不是嗎?姪兒說:
「我不想太拚,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我不想要功成名就,只想要幸福快樂,這樣就很滿足。」

富翁比漁夫多了什麼

photo-1531157638195-659e72dd2730.jpg
圖片來源:Unsplash@Zheng Hong Chua
這兩種說法,在年輕人圈子裡,經常聽到,好像不努力工作,生活就可以平衡,每天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網路瘋傳一些心靈雞湯,也不斷強化類似信念,告訴我們,事業成功的人失去得更多,不如一般人幸福快樂。(延伸閱讀:實現夢想不一定要放棄工作!她們靠「副業」闖出另一片天:有計畫的行動最重要
一名富翁到小島度假,雇用漁夫當導遊,幾天相處下來,很欣賞漁夫工作勤奮實在,表示願意投資他買一條漁船,捕更多的魚,等到賺到第一桶金,再買第二艘、第三艘漁船,擁有自己的船隊。20 年後,漁夫就可以像他一樣,每年有一個月悠閒地在小島上度假,享受人生。漁夫覺得好笑,他回答富翁:
「你辛苦 20 年,每年只能有一個月來小島度假;可是,我卻天天在小島度假,過你辛苦 20 年才有的生活。」
這個故事在說:「你本來就可以這樣享受人生,並不需要那麼努力」,聽在努力工作的人耳裡,有如和風吹拂,腦子跟著也開了洞,突然開悟,是啊,既然努力的目的是享受人生,那又何必汲汲營營,直接從一開始就享受人生不就得了?
photo-1524042206748-7a3b36142e2e.jpg
圖片來源:Unsplash@Mahir Uysal
可是故事如果在此打住,不過是一碗庸俗的心靈雞湯。後來,這個故事被加了一段回馬槍,新版本是富翁接著跟漁夫說:
「我們的人生結局,當然不一樣。你終其一生,只能在這個小島度假,我卻可以自由選擇地球上的不同小島。」
是的,辛勤工作、努力賺錢,求的無非「自由」二字而什麼是自由?指的是「選擇的自由」。看過美國南北戰爭時代黑奴爭取自由解放的電影,就懂得主人與奴隸的分野,在於誰能夠自由選擇人生,沒得選擇的是奴隸,人生如同煉獄。所以不自由,吾寧死,自由比生命重要,而擁有「選擇的自由」是人類幸福的起點。

只靠一技之長與努力工作,並不夠

photo-1524292332709-b33366a7f165.jpg
圖片來源:Unsplash@Lidya Nada
我兒子讀機械系,暑假去一家工廠實習,受到極大震撼。在刺耳的機器噪音下,任職十多年的銑床師傅們每天做足八小時,埋首苦幹,一刻不得閒,連說話的時間都沒有,月薪不過 2 萬 7 千元,就算領了全勤獎金也不足 3 萬元。工作粗重,動作重複,人人都有職業傷害,可是他們還是咬著牙、忍著痛繼續做下去,彷彿身上有千金重的枷鎖,掙脫不得。
兒子說:「工作薪水低,又無發展性,我很難想像有人會死守著做一輩子,太沒有希望了。」
我反問:「你還相信工作不分貴賤、社會沒有階級、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嗎?」
他搖搖頭。
所以,光是憑著一技之長,以及朝九晚五、埋首苦幹,是無法還給你人生的自由、工作的選擇權。而這樣的現象,將隨著全球化、AI 化,越演越烈。你怎麼拿到自由?
唯有讓自己強大,而且是全方位的強大。而成為強大,是一個自我應許、自我砥礪、咬著牙不間斷磨練的過程。(延伸閱讀:人生如戲,誰是編劇?心靈解析師 Iris:改寫人生劇本從潛意識開始
pexels-photo-1104132.jpeg
圖片來源:PEXELS@Ferdinand Studio
應美國生活雜誌(Life)之邀,知名攝影師喬‧麥克納利(Joe McNally)幫芭蕾舞劇名伶帕蘿瑪‧赫蕾拉(Palome Herrera)拍照。所有的舞姿,帕蘿瑪做來優雅自在、渾然天成,毫不受限。拍完之後,喬提出一個冒昧要求,能不能拍她脫下舞鞋的赤腳?當帕蘿瑪鞋子一脫,在場的人無不倒抽一口氣,那不僅是一隻傷痕累累、趾甲烏青的腳,還是一隻骨骼嚴重扭曲的腳。
Life 雜誌把這張左腳著舞鞋、右腳赤足的照片刊登出來,感動無數的人,進場看芭蕾舞的觀眾成長 15%。而這張照片也廣為流傳,圖說寫道:
「右腳是我的人生,左腳是別人眼中我的人生。」
你想要自由,過自己的人生,有如帕蘿瑪自由地跳躍、飛翔、旋轉嗎?那麼,凡是能夠過上別人眼中自己人生的人,背後都有一隻右腳,經歷過嚴酷的訓練,以及堅毅的自律、不懈的努力。

五個進階式的領悟

photo-1491818689676-f257892134ef
圖片來源:Unsplash@rawpixel
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重點來了,怎麼強大?我提出五個領悟,由低到高,提出五個領悟,幫助你層層突破自己的障礙,成為自由的巨人:

【領悟 1 】認清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別擔心,每個人都會自卑

每個人都有天賦,這是老天藏在你身上的禮物,去察覺它、辨識它,並且培養它、發展它,成為你的核心能力。在你還未找到之前,以為自己一無所有時,學習向「沒有」借東西,從相反的視角看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亮點。(延伸閱讀:肯定自己從來都不容易,他 29 歲脫離上班族:「能一直陪你走下去的,永遠是那不願放棄的自己」

【領悟 2 】看透職場眉角,選擇適合自己的戰場

選擇比努力重要,站在風口,豬都會飛起來,要會看產業趨勢,儘量選擇明星產業,站到風口,跟著大勢飛揚,事半功倍。埋首苦幹之餘,記得抬頭觀察天色的變化。

【領悟 3】強化戰鬥力,既然職場就是江湖

推動經濟背後的那隻黑手,是人類的本性:自私自利,它讓你享受到史上前所未有的文明進步,因此這世上,沒有人應該對你好,除了自己的父母。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認清江湖險惡,學好一套防身功夫。

【領悟 4】鍛鍊強大素質,就算你懷疑人生、迷失自我,也要往前走

強人與弱者的分野,在於心理素質。在數十年漫長職涯中,每個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候,恐懼改變、不敢選擇、懷疑自己,最重要的事是活下來,不要陣亡,再一邊囤糧一邊練兵,壯大自己,迎接挑戰。

【領悟 5】最可怕的不是行動,勇敢吧!你的決定,你的自由

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的結果,選擇的好壞,是生涯成敗的關鍵。人不是神,不可能有全知的觀點,因此一定會做錯選擇,即使如此,人生也不會就此崩塌,因為選擇之後,仍然有不斷調整的機會,所以要充滿信心,不要害怕選擇。
在和姪兒談話之後,隔天他傳來一則訊息說,他只是被專題嚇到了,一時脆弱恐懼,在整理自我之後,找到方向,重新出發,他說:
「未來的人生,壓力一直都會在,我能做的就是順應它、超越它,而不是被擊敗、逃避它。」
想要有選擇的自由,唯有強大。
主圖來源:unsplash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轉職之前,可以做什麼準備?一位精神科醫師成為職場自由的人心路歷程...

職場自由之道:第一天就為離開做好準備

給想要更好職涯的處方箋: 轉職之前,我可以做什麼準備? 我是國內唯一一位在三十五歲以前,就集滿醫療界、企業界、學術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而無論是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外商藥廠的學術顧問、國家級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這幾個職位都是許多人做一輩子,做到退休的工作。因此,我轉職的心路歷程,一直是個熱門的演講題目。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一位精神科醫師成為職場自由人的心路歷程。 離開醫院,跨足業界:讓職涯發展中的「拉力」永遠大於「推力」 我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就在許多人稱羨的醫院精神科擔任住院醫師。我出身保守的公教家庭,自然也順從著傳統的價值觀,把醫學中心裡要求的臨床、教學、研究做好。不過,由於我有深厚的醫學工程基礎,因此在四年的住院醫師任期內,我總計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十九篇學術論文,這是科內空前的記錄,也遠超過助理教授的平均學術產值。 我也開發一款偵測網路成癮的手機程式(App),並取得了設計App的專利。比起繼續留在醫界發展,我更想深度瞭解產業,也就是從研發、專利、臨床研究、法規到行銷。在我結束四年的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後,我應徵上了全球製藥業龍頭的外商公司,擔任醫藥學術顧問。 在台大醫院這個眾多「神人」聚集的國度裡,真要說我有什麼比別人先知先覺的一點,就是我在職涯的抉擇中,能更清楚地讓「拉力」來帶動自己的職涯發展。 對所有考慮轉職的朋友,我一向用現在工作把你推走的「推力」,與下一個職位吸引你的「拉力」來分析。「拉力」一定要遠大於「推力」,職涯發展才能不斷向前。 當我離開醫院,跨足業界,業界最重要的「拉力」是能讓我更瞭解產業,也使我的研究走出象牙塔,看到更多產學合作的視野。相形之下,白色巨塔裡複雜的派系鬥爭、過勞繁重的臨床工作……這些讓我想離開醫院的「推力」,就沒這麼重要了。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跨足業界,讓我更瞭解產業,也使我的研究走出象牙塔,看到更多產學合作的視野。 我的職涯當然不是一帆風順,也不是你想像中的人生勝利組。我在職場遇到讓我想離開的每一個推力,都記錄在這本書裡。這本書談到每個職場冷暴力受害者的故事,都是我親所見聞的。 我幾乎花了整本書的篇幅,記錄了每一個讓我想要離開職場的推力,這是每一道冷暴力所留下的傷痕。不過,我只用這短短的一個章節,寫下我繼續向前的「拉力」,但是這股「拉力」的力道,卻遠遠大於所有的推力。而我每次都更清楚地了解這些拉力對我生命的重要性,因為在職涯中,每一次的拉力,都能轉換成自己的實力之後,這些推力真的就顯得微不足道。 從業界回到醫院:找到自我實現 在外商公司,其實讓我大開眼界,而這本書裡所記載的各種進步思想,都是我融會在大企業的親身經歷,與精神醫學的分析所寫成的。 我當時轉換了一個與白色巨塔截然不同的工作型態,告別了每天與生老病死為伍的「紀錄片」,而開始上檔「喜劇片」裡商務人士的優渥生活。白天運籌帷幄,晚上觥籌交錯。雖然有點虛幻不實,但覺得人生的美好,莫過於此。 在企業界裡,我更看清楚知識的力量,因此,我同時攻讀博士班。在每次出國的商務旅行中,我總是把厚厚的一疊講義印出來,我在飛機上準備考試、寫論文,而我的車上也永遠放著頂尖期刊最新的Podcast廣播。沒時間看書,我就利用高科技,用聽的。 兩年的時間,我取得了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的學位,這創下了最快的畢業紀錄,也是台灣《大學法》規定,取得博士的最短修業年限。 二○一六年三月,我到韓國首爾出差,人工智慧的浪潮此時正從韓國首爾席捲向全世界。人工智慧圍棋程式AlphaGo以四比一懸殊的比數,擊敗人類的韓國棋王李世。 當所有人把目光聚焦在痛擊棋王的人工智慧AlphaGo時,猛然讓我驚醒的,卻是代表人類迎戰的李世。李世棋風詭譎靈動,是我非常欣賞的天才棋手。圍棋界當時有少數的異議,認為李世雖然是當代棋王,但年紀有點「老」了,如果派年輕一點的柯潔或朴廷桓,勝算會不會大一點。 我與李世同是一九八三年出生。三十三歲的李世曾經拿過十幾個世界冠軍,他代表人類智力的巔峰,向人工智慧AlphaGo出戰。三十三歲真的算是老了嗎?一股深深的恐懼向我襲來。那一晚,我望著首爾漢江的夜景,徹夜難眠。 「一代比一代更強」的章節,是我一夜失眠後仔細考證得到的結論。諾貝爾獎得主發現重大成果的年齡是三十五到四十五歲之間,賈伯斯、祖克伯創業的年齡是二十幾歲,就連需要時間淬鍊的藝術家,蕭邦鋼琴大賽近二十年的首獎得主,也都不超過三十歲。在跨國企業擔任學術顧問,我感受到了諸葛亮當年受到孫權「能賢亮」的禮遇,但我必須把握創造力與體力的巔峰時刻,找到能夠自我實現的地方。 離開醫院到業界,我看到了全世界;從業界回到醫院,我想要找到自我實現。 再次離開醫院:將「拉力」轉成「實力」,化為「動力」 我再次回到我熟悉的醫院。其實,我很喜歡臨床工作,也很喜歡教學生。因為我在研究上一直有很亮眼的成績,也隨即晉升為助理教授,所以當我再次提出離職,將轉任研究機構的時候,所有的同事都非常震驚。 這次是因為我讀到了英國統計學家費雪的故事。費雪的「雙盲隨機分派實驗法」是現在全世界臨床試驗的標準做法。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嚴謹的研究方法,原來是源自一百年前的一場下午茶。 在悠閒的下午茶聚會裡,閒到沒事做的貴婦們,找了一個非常「天龍人」的話題,「這杯特別好喝的奶茶,到底是因為僕人先把紅茶加到牛奶好喝?還是把牛奶加到紅茶裡好喝?」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再次轉職,我不只是追求更好的自己,也同時為醫院和研究機構加分,是個三贏的局面。 在一片鶯聲燕語的爭論中,統計學家費雪做了個實驗。他把貴婦們「隨機分派」成兩組,一組貴婦先喝「紅茶加到牛奶」的奶茶,之後再喝「牛奶加到紅茶」的奶茶。另一組貴婦則相反。她們都是「盲飲」,在不知道自己喝的是哪一種的狀況下,評比兩種奶茶,最後再統計結果。 這個經典的實驗方法,百年來已經成為醫學研究的主流,但造就經典的「悠閒下午茶」的精神卻失傳了。我頓時明白,我必須再次放下忙碌的臨床工作與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的光環做為代價,在每一分充裕、有彈性的氛圍中,細細地追求自我實現。 能夠從醫院到研究機構,我明白過去職涯發展的拉力,此刻已經逐漸化為自己的實力,也成為了我不斷進步的動力。 我與醫院前後任的主管,以及現在的主管面對面,展開一次愉快的會談後決定:我到研究機構後,依然會保持在醫院的門診,以及助理教授的教職。這次轉職,我不只是追求更好的自己,也同時為醫院和研究機構加分,是個三贏的局面。 成為職場自由人 當我向直屬主管提出離開醫院的辭意時,主管想了一會兒說:「沒問題吧!你好像沒有欠什麼人。」醫院裡,傳承了日式的職場文化與教育,也如同「日式株式會社」般地階級分明,長幼有序。主管這句「你好像沒有欠什麼人」對我而言,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肯定,也是一位「職場自由人」很重要的認定。 在職場的升遷路上有交情,也有交易。交情換來職位的交易,而職位的交易,又帶來更多生存所必需的交情。這些交情與交易,牢牢地綁住我們的歸屬感,也成為躲不開職場冷暴力的枷鎖,更把職涯發展的層次,侷限在交情與歸屬感,讓其中的少數人,得到了些在同溫層裡被尊重的幻覺。 轉職最大的心魔是「這個圈子這麼小,離開這裡,我還能去哪裡?」用不著別人對你勒索,想到要償還人情債的巨額高利貸,再多的職場冷暴力,也得吞下去了。而「這圈子這麼小」這原本應該讓你毫無留戀的推力,卻反而成了綁住自己,無法離開的繩索。 我反覆從人口結構改變,產業變遷的角度看待,我想強調,現在已經是個公司比員工短命的年代,追求自我實現,打造個人的品牌,成為「職場自由人」,才是遠離職場冷暴力一條真正活路。 成為職場自由人,並不是什麼崇高的理想。不過,在你還沒有成為職場自由人之前,「那些殺不死我的,會越來越強大」,而且「那些我殺不死的,還會一直讓我更火大」。